2020年4月21日总经理办公会上,总经理王风华先生阐述了管理干部解决问题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且要有探索和创新精神。
一、深入现场找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在总经理办公会上每次问起“日清日毕”项目实施情况,发现个别生产部门日产量不达标,尤其是塑胶喷漆车间的产量达成率每天都离目标还差5%-10%。自2018年7月23日经理周例会决议“要求各生产经理每天下晚班前把‘日战报’发到‘日清日毕’微信群里”,算起来公司推行“日清日毕”项目将近两年了,为什么我们每天的产量目标还达不成?工作还做不到日清日毕呢?我觉得是我们的管理干部推行该项目的决心和工作作风出了问题。我们的管理干部对日常工作总习惯于浮在表面上,习惯于听下面的人讲理由、习惯于听下属汇报,没有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因为“心没到”所以“脚就没有到”。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如果一个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就一定有问题。一个有心把问题彻底解决的管理干部,他一定会到现场去了解情况,去分析达不成目标产量的真正原因,并从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上去综合分析:是机器设备问题?是物料问题?是环境问题?还是方法不当?抑或是管理不当导致员工没有发挥潜能?如果你对现状不了解,你就无法发挥管理者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领导作用;如果你对现状不深入,你就无法对下属提要求,对下属“懂要求、敢要求、会要求”的前提是基于你对下属工作现状的了解;如果你对所属的业务不熟悉,你就很难下达正确的指令。只有对所属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你给下属设定的目标才会符合逻辑,你提出的改善措施才会有的放矢、你对下属的评估才会尊重客观实际。所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你一定要深入现场,把脚踩进去,脚踩进去了总会带出泥,总会发现问题。也只有脚到了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否则你就有可能被下属牵着鼻子跑,成为下属的传话筒,其工作也必然是浮在表面上。
二、对比标杆寻差距
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切入点。其实,把行业的标准当作我们的参照物,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如同一句网络用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我们不向本行业或其它行业学习,不了解其它企业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就会沦为“自嗨”的井底之蛙,“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这样做已经很好了”。就拿塑胶模具加工来说,为什么我们的模具制造周期需要20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如果我们找到行业标准或者模具制造企业的标准,就不难发现,我们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的管理干部或技术人员往往把制造周期与负荷周期的概念搞混淆掉,把停工待料、加工不当、模具返修等因素导致的时间浪费也算在制造周期内。为了避免我们的团队没有改革动力,没有目标而盲目的行动,我们可以把行业或标杆企业的标准做我们的追赶或超越的方向,或者作为我们的阶梯目标。
三、拥抱变革求提升
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是“拥抱并驱动变革”。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达到行业标准时,我们仍然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更不能原地踏步、吃老本。而是应该积极的推动变革。就拿塑胶喷漆车间来说,我们可不可以把单色、双色、渐近色、三色、多色、单色+喷花、单色+点花、单色+包花等不同工艺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到底是哪种工艺影响了我们的产量达成或效率提升。再根据分析结果有计划的去改善:该从设备上改良的就改良设备,是环境问题我们就拿出整改措施,是人的问题我们就加强人员管理,是物料配套和排单不当我们就调整计划等。我们要像剥洋葱一样,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切中要害的去改善。这些有针对性的改善往往会起到“攻一域而谋全局”的效果。在战略上我们要谋全局,在具体改善事项上我们要攻一域,这就是我们公司倡导的“小改善带来大改变”的价值体现。
总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多深入现场,多一些空杯心态,并保持积极向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意愿,就一定能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